摘要: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卓越教授德奥·普拉萨德(Deo Prasad)近日在第二届中澳科学未来会议上表示,智慧城市需要根据未来的使用需求来进行规划设计,
他认为,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能够贴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和数据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人提供真正智慧化的服务。
图 | 德奥·普拉萨德致辞(来源: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近年来,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风潮,在产业和城市管理者的推动下,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城市的运转当中。据悉,目前中国已有 50 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必然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或者重新规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四线城市相对于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的一线城市来说,可能更具优势。
德奥·普拉萨德以出行举例,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车相关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大家都认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车道,即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出行需求。而如今还在不停修建的道路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冗余的设施。
“新的城市是一张白纸,改起来肯定更加容易。”德奥·普拉萨德强调,从基础开始做聪明的规划非常重要,而现有的大都市则需要更加缓慢、渐进地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这一看法透露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其实并不是技术本身,以 5G、AI 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固然重要,但要实现真正的智慧化,相关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围绕人的工作和生活展开,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新的技术用于实现相关服务和功能的智慧化。智慧城市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是能真正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德奥·普拉萨德指出,提高城市智慧化的关键不只是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真正便利的服务,在范围上则涵盖了水、电、垃圾处理、交通等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智慧化就是要将这些方面都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从数据收集到智能化服务的转变。
德奥·普拉萨德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未来 20 年里,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必然在技术的发展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现在还较新、较小的城市拥有更好的机会,城市管理者能在当下进行更多更具前瞻性的考虑,根据未来人们在工作、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方式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提前规划,从一开始将基础设施规划做得更好。
扫码关注
您身边的物联网卡专家
发表评论